臺灣的茶樹:白毛猴

撰文/ 荼公子 – Han-Yi 韓奕

更新時間:2025/04/17

引用請註明出處,請維護、尊重著作權,未經允許使用,女娼男盜,領不到薪水。


最視覺的白色銀毫

白毛猴,並非台灣的原生茶種,而是早年從中國南方引入,最早可能來自福建政和,台灣版本經長期在地化,於新北坪林等地自然適應與選拔,逐漸形成在地栽培的品系。因芽葉密披白毫,細毛如霧,外觀如靜伏小猴而得名,俗稱「白綠」、「白猴」。

  • 原產於福建政和縣
  • 或稱白綠、白猴,因形似毛猴而得名
  • 內質毫香鮮爽純正
  • 湯水清綠泛黃,葉底嫩綠
  • 小葉種,且是早生種
  • 葉形橢圓,葉背表面有一層白色絨毛
  • 臭風咸芥菜味
  • 消食飢餓感
  • 滋味很淡
  • 外型漂亮
  • 常拿來拼配


白毛猴在中國

白毛猴,或稱白綠,多做成半發酵茶、部分發酵茶商品,原產於福建政和縣,當地又稱白猴,因形似毛猴而得名。外形條索粗壯捲曲,白毫顯現,猶如毛猴靜伏而得名。內質毫香鮮爽純正,滋味醇和微甘,湯水清綠泛黃,葉底嫩綠、完整、勻淨、無雜。

安溪白毛猴的一個優良品種,產地在金谷鎮金山村石竹岩。

石竹岩白毛猴茶樹植株為灌木型。葉形橢圓,葉背表面有一層白色絨毛,故名。石竹山海拔700多米,其土質俱是碎石和砂壤,岩下山泉汨汨,茶根吸取富硒土壤及多元素物質,所種出的茶葉具有特殊韻味,加上嚴格的製作工藝,發酵窨制,其品質別具一格。

茶寮製作的白毛猴茶外形呈灰白色,蠔幹壯,帶有極細的白毛,歷來流傳民間。此茶可治療各種疾病,連青葉茶也有藥用功效。喝第一口有一種,地瓜乾味,亦說是臭風咸芥菜味。第二口舌根生津,喉頭打嗝;第三口頓覺精神振奮。連喝三杯,就有點消食飢餓感。常喝,五臟六腑及皮膚很少生病。


白毛猴在台灣

在台灣,作為一種地方型品系,白毛猴具備濃密白毫與早發芽等特色,芽頭肥壯,葉片呈橢圓形,葉背茸毛細密,樹型多為灌木型,小葉種。

茶農在坪林地區長期以自然農法與精緻手工製茶方式保存此茶系,近年來以綠茶、白茶、東方美人,製法下的商品,重新詮釋白毛猴,逐漸受到市場矚目。

其適製性極高,可製作成白茶、青茶、紅茶、甚至藏茶等風格,各具風味特色:

  • 白茶:銀毫顯露、香氣清雅,具熟果與山林氣息,湯質甘潤淡雅。
  • 青茶(包種風格):花香細膩,類似白花、瓜果香,冷泡尤佳。
  • 紅茶:蜜香濃郁,帶紅棗與甜果調,回甘清爽,有時展現東方美人特質。
  • 老茶(後熟藏茶):轉化出陳皮、藥香、乾棗與礦石感,耐藏性佳。

飲用時,常見茶友描述首泡如地瓜乾香氣,次泡回甘明顯,三泡後喉韻涌現,連續飲用後可感精神提振、消食解膩,甚至被民間認為具健脾潤膚之效。

白毛猴現階段雖未被正式登錄為命名品種,但在地農民對其保存、選育與應用經驗已逾數十年,顯示其具備重要的文化與市場潛力。若能進行系統風味建檔、製程優化與文化命名推廣,白毛猴將有更多發展機會,其育種的關係品種包括:

  1. 臺灣的茶樹:白文 (台茶14號)
  2. 臺灣的茶樹:白燕 (台茶15號)
  3. 臺灣的茶樹:白鶴 (台茶16號)
  4. 臺灣的茶樹:白鷺 (台茶17號)
  5. 『白鴿』72-209 品系

 

白毛猴綠茶(攝影於坪林 2025.04.17)


延伸閱讀:

【入門者不可錯過】茶葉的108問 專業品茶師現身說法的百大 Q&A 彙整集

【茶品種資料庫】台茶幾號,你還有不知道的茶樹品種嗎?荼公子田野筆記


邀約課程、茶葉購買

品種課程訓練班 1對1、1對2招生

00:00 -00:30 品種概論

00:30 -00:45 茶品種區分

00:45 -01:00 香氣、風味體驗

01:00 -01:30 茶品種記憶與詮釋

01:30 -02:00 沖泡實作與Q&A

歡迎來信 : hanyi2016tea@gmail.com
文青不挑茶系列專題開跑囉,講師HAN-YI老師安排一系列專業領域茶葉體驗課程,從認識茶葉、選擇器具、沖泡方式、分析調整、職人技能等知識一應具全。

加入訂閱我們 YOUTUBE 黃金會員

線上課程都在這裡授課

(長老等級享有全課程收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