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白茶?白茶入門指南:歷史、品種及製作工藝解析

撰文/ 荼公子 – Han-Yi 韓奕

更新時間 2024/07/31

引用請註明出處,請維護、尊重著作權,未經允許使用,女盜男娼,失去健康,喜得病痛一生。

主文章 什麼是六大茶系?


華人茶文化中,按照茶湯的顏色,把茶葉分成六種類別,俗稱「六大茶系」可分為「綠、黃、白、青、紅、黑」基本的六大類,後來作為最經典的茶葉初級製作流程。

白茶

輕發酵

10~30%

透亮黃色茶湯,

像乾燥葉片,

豐富細緻口感。

(瓜香.蘋果香.水梨香)

白毫銀針.

白牡丹.

壽眉.

白茶是中國六大茶系之一,此工藝是展現葉子原始的風味,以其清淡、自然的風味和簡單的製作工序而著稱。

白茶的製作工藝相對其他茶類簡單,是不經過揉捻和殺青,只需完成萎凋和乾燥。白茶主流商品跟採摘品質影響價值,高級品具有芽頭肥壯、葉片肥厚、白毫顯露等特點,其茶湯色澤淡黃,味道清淡回甘。


白茶的風味特點

最少的製作工藝,現原始風味,白茶以其清淡、自然的風味而聞名,而有以下風味特點:

  • 外觀:採摘標準影響,如乾葉片。頂級芽頭肥壯,葉張肥厚,白毫顯露。
  • 香氣:輕盈清新,絨毛毫香,帶有淡淡的花香和瓜果香。
  • 風味:細膩甜美的樹汁,清淡卻回甘。
  • 滋味:柔和順滑。
  • 茶湯:色澤淡黃亮明亮,透徹如水。

白茶是中國的特產。早期主要是以白化葉茶樹製作的茶,對於茶樹原料、茶園管理要求嚴苛,現代製作有微氧化,過程中僅有長時間萎凋、乾燥流程,即能成茶滿有白毫,色澤白如銀,茶湯顏色淡淡,香氣青雅又甘涼的茶款,甚至部分文獻中也指向白茶有作為中藥材使用的記載。

茶類 發酵度描述 製作程序定義 製作流程 代表商品
白茶 壽眉 萎凋、乾燥 臺灣白茶
白茶 白牡丹.銀針 嫩採、萎凋、篩選、乾燥 福鼎白茶
白茶 新工藝白茶 萎凋、揉捻、乾燥、篩選 大吉嶺白茶

荼公子秘訣章節

  1. 白茶的風味特點
  2. 白茶的歷史
  3. 品種白茶與工藝白茶的差別
  4. 白茶的製作工藝
  5. 白茶的等級區分
  6. 白茶的招牌茶
  7. 白茶的健康
  8. 白茶的沖泡技巧

白茶的歷史

白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宋年間,是當時貢茶之一,陸羽的《茶經》永嘉圖經中就出現:「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的紀錄,不論當時的白茶山是指現在的浙江安吉,還是福建福鼎產區,都是指山上有白色葉的茶。

不過至宋代的《大觀茶論》也持續提到山上野生的白茶,宋徽宗特愛這種白茶,還將上供此茶的關隸縣賜名為政和縣,但當時茶的作法仍然是蒸壓而成的團茶,這些皆是指白葉性狀的品種白茶,採用綠茶工藝製作的版本。

《大觀茶論 白茶》

「白茶是一種獨特的茶,不同於普通的茶。它的條狀纖細,其葉子晶瑩剔透。在懸崖峭壁的林間偶然生長,並不是靠人力栽培能夠達成的。擁有白茶的茶農不過四、五家,而每家茶園中的白茶樹不過一、兩株。每年的白茶產量僅有二、三筐。白茶的芽葉不多,非常難以蒸製培育。一旦在烘焙過程中控制不好火候,白茶就會變成普通茶。因此,需要非常精細的製作技藝和適當的火候,才能使白茶內外通透,像璞玉一樣無與倫比。即使是稍微烘焙過的白茶,品質也不及精細製作的白茶。」

而直到清朝嘉慶年間,眾多書籍中都記載1769年,說以閩北的菜茶製作出工藝型白茶出世,而在後續的百年間才開始做出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此類等級分野,跟開始從群落種茶樹中選拔出福鼎大白茶,這類無性繁殖的單一適製白茶優勢品種。

這個轉換契機點在1857年福鼎,陳氏的茶商在太姥山發現一棵大白茶母樹,白毫明顯是優秀品種就被帶回家種,培育完後就是現在的福鼎大白。後續百年間,在福建各地都有人選育品種,福鼎大毫、福鼎大白、政和大白相繼出現,因考慮產量後來還增添了更強勢早生種福安大白、福雲6號、福雲595、福建水仙。

因為茶商介入後,開始運用福鼎大白的母樹起源的『太姥山』來行銷,白茶商品的傳說也都圍繞著故事性極強的太姥娘娘,但大多都不可考。

不可考的民間傳說

  • 白茶救人的傳說 相傳在堯帝時期,有一位善良的老婆婆經常接濟需要幫助的人,並用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樹治病救人,可清熱解毒,這種茶因其療效卓著而被譽為仙茶,福鼎大白茶的傳說因此而來,為了紀念這位老婆婆世人將此茶稱為太姥銀針。
  • 綠雪芽的傳說 太姥發現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樹是被稱為『綠雪芽』的神格化傳說古樹,葉子如雪般潔白,在陽光下閃爍著綠色的光芒,故名綠雪芽。

品種白茶與工藝白茶的差別

  • 品種白茶:來自於光感型茶樹品種茶色。
  • 工藝白茶:主要依賴特定的製作工藝。

是因這些茶樹是「低溫敏感型」白化茶,是在溫度變化當氣溫變高時,會產生葉綠素,使茶葉變綠;而若光照不足時,特別是在清明前的早春時節,茶芽尖會顯現白色。

因此,這些茶樹在不同季節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清明時節前呈現白色,因光合作用強度提高,葉片變為翠綠色。

品種白茶知名產品

白化茶與常規茶樹品種有較大差別,主要特徵為氨基酸含量高,葉綠素、茶多酚含量低,酚氨比低。

  1. 安吉白茶 (浙江)
  2. 天目湖白茶 (江蘇)
  3. 金寨白茶(安徽皖西)
  4. 正安白茶(貴州)

天生茶樹帶白化,所製作的綠茶商品,是一種高品質的中國綠茶,因外觀色澤賣向好看,此種類型品種的白色茶葉,備受茶愛好者的推崇。

  1. 外形:芽毫完整,都說銀似雪滿身披毫,無倫什麼等級都具備白毫為優。
  2. 色澤:乾燥後呈白綠色,色澤明亮。
  3. 香氣:毫香清雅,花果瓜味高雅
  4. 口感:入口鮮爽
  5. 湯色:茶湯清澈明亮,呈淡綠黃白色,新茶若湯顯紅是非傳統工藝。

低溫敏感型白化種


白茶的製作工藝

白茶的製作工藝相對簡單,但原料要求嚴格,荼公子研究白茶在市售的商品,發現除了顯而易見的「採摘標準」會影響等級,還有在「茶園管理」上會有直觀的影響,以及容易被忽略的茶樹品種,是造就最終品質的主要變因。單論白茶工藝技術,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➊採摘→➋萎凋→➌乾燥,是最基礎的流程。

整套的白茶製作流程中,最重要的是萎凋的步驟,過程中是不攪拌、不炒菁、不揉捻、不烘焙,最後必須有「乾燥」步驟完成出茶乾成品,在福建產地代表性有著「生曬不炒不揉為佳」的概念,其他有出現特殊工序步驟的改良式白茶版本,都會被歸類到新工藝白茶,是不同於經典的傳統的工藝白茶。

白茶工藝的製作流程圖

白茶工藝對茶葉的改變很小,白除了顏色外,還有不加雕飾之意,極簡工藝的詮釋:

  1. 採摘:白茶根據氣溫採摘玉白色一芽一葉初展鮮葉,做到早採、嫩採、勤採、淨採。芽葉成朵,大小均勻,留柄要短。輕採輕放,竹簍盛裝、竹筐貯運。
  2. 萎凋:白茶加工的關鍵程序是萎凋。萎凋是指使茶葉自然失水,達到適宜的柔軟度。萎凋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方式:
    • 全陰乾:全程從自然萎凋到乾燥,不攪拌、不炒菁、不揉捻,直接乾燥,適用於芽葉滿披茸毛的品種。
    • 半陰乾:萎凋加乾燥,採用萎凋至含水量剩8~9%的全萎凋方式,或萎凋至20%進行乾燥的半萎凋方式。陰雨天萎凋至30~40%即可進入烘乾。
    • 室內自然萎凋:在通風良好、無陽光直射、防止雨霧入侵的環境中進行,萎凋時間長,一般認為品質最佳,時間為48~60小時,最多不超過72小時。
    • 複式萎凋:室內自然萎凋加日光萎凋,適用於日光微弱的春秋季晴天,時間為30~40小時。
    • 加熱萎凋:使用熱風萎凋,適用於陰雨天,可以縮短製程,提高生產效率,時間為20~36小時。
  3. 乾燥:乾燥是去除水分、固定品質的過程。乾燥的目標是將含水率降低到7%以下,並固定茶葉的品質。高溫烘乾可去青味,產生較多香氣,並促進兒茶素異構化,降低茶湯的苦澀味。具體條件如下:
    • 初烘:烘乾機溫度100~120℃,時間10分鐘;摊涼15分鐘。
    • 復烘:溫度80~90℃,低溫長烘70℃左右,時間10~20分鐘,目標含水率為5%~6%。
  4. 保存:茶葉乾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內,放入冰庫,溫度1~5℃。冰庫取出的茶葉三小時後打開,進行包裝。白茶的保存要求通風、透氣、防曬、防潮,並避免高溫、強光和異味環境。

什麼是「新工藝」白茶?

新工藝白茶是福建省茶葉進出口公司於1968年研製的一種新產品。這種白茶是在傳統白茶工藝的基礎上,加入了輕揉工序,使其口感更加豐富。新工藝白茶的研製主要是為了適應「香港市場」的需求,並逐漸銷往歐盟、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1. 背景和歷史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福建白茶的銷售地區主要是香港和新馬市場,消費對象多為粵籍消費者。當時的白茶加工工藝因受生產季節、氣候條件和加工場所的限制,產量不高,常常供不應求。台灣當時也生產白茶,雖然品質不如福建白茶,但也彌補了市場空缺。

為了提高白茶品質和擴大市場,中茶福建公司技術人員於1963年開始進行白茶初制技術改進,嘗試加溫萎凋和烘乾工序。1964年,在香港德信行的建議下,由白琳茶廠作為標竿,公司進一步改進了白茶的加工技術,最終研製出了新工藝白茶。

2. 製作新工藝

新工藝白茶的製作工藝相較傳統白茶多了一道輕揉工序,其主要製作步驟如下:

  1. 採摘
  2. 萎凋
  3. 輕揉:在萎凋後進行輕揉,使茶葉形狀縮摺,呈半捲條形,增加茶葉的香氣和口感。
  4. 乾燥:甚至會用到高溫火侯乾燥。
  5. 揀剔和過篩:剔除梗、片、蠟葉、紅張、暗張等雜質,確保茶葉品質。
  6. 打堆和烘焙:進行打堆和烘焙,進一步提升茶葉的香氣和口感,最後裝箱保存。

3. 特點和風味

新工藝白茶的外形葉張略有縮摺,呈半卷條形,色澤暗綠帶褐,香氣清新,味道濃郁,湯色橙紅。其風味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既有綠茶的清爽,又有紅茶的醇厚。剛開始做出很好喝,但不耐久放。

4. 市場和銷售

新工藝白茶自1968年研製成功以來,受到了香港茶樓、酒樓消費者的喜愛。20世紀70-80年代,白茶的主要銷售市場仍為香港和東南亞地區,隨着改革開放,銷售範圍擴展到歐盟、日本等國。中茶福建公司根據市場需求,持續生產各等級的新工藝白茶,並逐漸銷售到國內市場。


白茶的等級區分

白茶根據其芽葉的嫩度分級、品種影響,等級越高毫香要越足,通常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 白毫銀針:頂級白茶,採用芽尖製作,白毫顯露,芽頭肥壯,茶湯色澤淡黃。
  • 白牡丹:採用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製作,葉片肥厚,茶湯色澤清亮。
  • 貢眉:通常採用不規則、較大葉片製作,通常有帶芽、毫毛,品種多元。
  • 壽眉:採用較大茶片,不一定有帶芽,茶湯色澤黃亮,湯較濃。


白毫銀針風格

最高等級。明清時節採摘,福鼎大白、政和大白茶種最出名,以純芽為主,絨毛顯著,保留絨毛毫香足,湯感鮮、水色較淡,有偏黃的杏白色。

白牡丹風格

中間等級。有芽有葉,花香很明顯,略有果香,滋味很清甜,葉後也要有毫佳。(翻修中)

壽眉風格

最低等級。以葉為主,新茶清甜有花果香,明顯瓜香,但放老茶會有棗香,湯感醇厚潤滑(翻修中)

貢眉風格

多個等級。只能使用菜茶、蒔生群落種製作,分成多個等級,四個等級中有特級貢眉、一級貢眉、二級貢眉、三級貢眉。風味更顯張揚、更有刺激感。(翻修中)


白茶的產地與樹種

目前白茶標準幾乎都以福建為參考基準,其中奠定基礎的包括張天福的《福建茶史研究》、《福建茶史考》,還有後來的 《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中,都指向白茶製造的技術始於福鼎,在傳到建陽、政和產地,也出現代表菜茶的小白茶,選拔的大白茶,以及水仙白,是三種類經典適製白茶的品種。

  • 閩系白茶(福建)
  • 滇系白茶(雲南)
  • 海外白茶

閩系白茶

  • 福鼎:福鼎大白、福鼎大毫
  • 政和:政和大白
  • 建阳:菜茶、水仙
  • 松溪:菜茶、華茶1號

滇系白茶

  • 雲南:景谷大白

海外白茶

  • 台灣:青心烏龍、青心柑仔
  • 大吉嶺:AV2
  • 尼爾吉里:AV2
  • 尼泊爾:AV2
  • 泰國:金萱、大葉群體種
  • 緬甸:大葉群體種

白茶主要產自中國福建省,尤其是福鼎市和政和縣,此外,浙江、江西、四川、貴州也有生產白茶,但非主流商品。

  1. 菜茶:最早的群落種,也叫小茶、土茶,都是種子蒔生苗有性繁殖,是最早做銀針的原料,這類後來都被列為貢眉。
  2. 大白茶:指無性繁殖後的選拔種,花香系、毫香足,豐富滋味。
  3. 水仙茶:(翻修中)
  4. 景谷大白:明顯甜,果香氣足,入口驚豔。

白茶的健康益處

白茶具有多種健康益處,主要包括:

  • 抗氧化:白茶富含多酚類化合物,具有強效的抗氧化作用,有助於抗衰老。
  • 促進消化:白茶中的咖啡因和茶多酚有助於促進消化,改善消化功能。
  • 提高免疫力:白茶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防止感冒和感染。

隨著茶文化的發展,白茶在現代市場上逐漸受到歡迎,其獨特的健康益處和清淡的口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茶愛好者。

(翻修中)


臺灣白茶的可行性?

已經開始流行,或是已經流行已久,台灣曾有一段時期,約在1950~1980年間台灣也盛產壽眉等級白茶,並出口至香港地區,雖然當時採摘品質略遜色於福建白茶,不過因為當時福建售出的白茶產量不穩定,使中低等級白茶價位過高,所以台灣當時白茶彌補了這個市場需求,獲益佔到不少的收益。也因為台灣白茶的競爭,福建才開始推出可量產的新工藝白茶來抗衡,競品中低階入門茶市場份額。

不過這份輝煌的白茶歷史在台灣並不久,當時大多數台灣茶在國際市場中都面臨人力成本高的事實,外銷不易轉為內銷市場需求,白茶慢慢被淡忘,直至2016年中國再度風行白茶,台灣的白茶才漸漸又有人願意投入製作。

不過因為採摘人力成本問題仍然存在,所以台灣白茶原料多維持一心多葉的壽眉等級,少數白牡丹產品,也有因為野放茶流行開始有類似貢眉的品項製作,幾乎沒有銀針純芽茶的原料優勢,也因此在製作流程上,台灣白茶除了基礎流程上還有一點改變,採茶、萎凋、(聚堆)、乾燥,在不進行揉捻浪茶的情況,有聚堆發酵來增加成熟葉的風味的變化。

荼公子多方嘗試後,歷年在評測經驗中,將台灣產地使用『類白茶』工藝,有發售過的幾種品項先列舉在此:

  1. 新北坪林鄉,紅玉品種 壽眉
  2. 新北坪林鄉,大慢品種 壽眉
  3. 新北三芝區,紅玉品種 壽眉
  4. 新北三峽區,青心柑仔 白牡丹
  5. 台中梨山區,青心烏龍 貢眉
  6. 南投名間鄉,四季春品種 白牡丹
  7. 南投名間鄉,紫鵑品種 白牡丹
  8. 高雄桃園鄉,原生山茶 壽眉
  9. 臺東鹿野鄉,山蘊 壽眉

白茶的沖泡技巧

白茶的沖泡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 茶具選擇:建議使用蓋碗或玻璃茶具,以便觀察茶葉的形態和茶湯的顏色。
  • 水溫控制:沖泡白茶的水溫應控制在85-90℃之間。
  • 投茶量:每次沖泡的茶葉量應根據個人口味調整,一般建議每300ml水投放3-5g茶葉。
  • 浸泡時間:首次沖泡的時間控制在30秒,之後的沖泡時間可以適當延長。

白茶怎麼泡?前三泡大有學問。為什麼喝白茶適量就好,別貪杯?How to brew white tea


白茶未解的謎團

荼公子認為有些還沒確定的概念,目前先整理在這裡。

  1. 新茶喝銀針,老茶存壽眉?
  2. 白毫銀針是否適合長期存放?
  3. (翻修中)

活動開放邀約《講堂課程》認識白茶

授課對象:
  • 對於茶學入門者
  • 擁有跨領域知識分析的人
  • 咖啡師、茶藝師、飲品從業人員
  • 缺凡靈感的 研發師、廚師
  • 懂製茶卻不熟悉市場的夥伴
  • 導遊、領隊等觀光業從業人員

► 茶單參考:
課程難度:★★★
課程時間:2~3個小時(因現場狀況而定)
  1. 福鼎 大白茶
  2. 福鼎白茶餅
  3. 建陽白茶
  4. 太老銀針
  5. 雲南 白銀芽
  6. 雲南 月光白
  7. 四川 白銀針
  8. 尼爾吉里 銀雪芽白
  9. 大吉嶺 白茶 珍珠
  10. 大吉嶺 白茶 歐凱提銀針
  11. 尼泊爾 銀針白茶
  12. 台灣 佛手 白茶
  13. 台灣 生態青心烏龍白茶
  14. 台灣 三峽 青心柑仔 白茶
  15. 台灣 六龜原生山茶 白茶
  16. 台灣 紅韻白茶
  17. 台灣 紅玉白茶
  18. 台灣 鹿野 2028 白牡丹
  19. 瑪黑 蝴蝶夫人 2018

 

 

►【白茶評鑑】 課程 (體驗、入門)

09:45 – 10:00 提前入場迎賓

10:00 – 10:35 白茶概論、六大茶系

10:35 – 11:00 工藝白茶、品種白茶

11:00 – 11:30 白茶等個區分

11:30 – 11:45 白茶的沖泡概念

11:45 – 12:00 票選、交流與Q&A

 

► 課程目標:

  • 本課程將介紹不同等級的白茶
  • 認識白茶工藝
  • 了解白茶商品特性

完整系列延伸閱讀:


一同加入LINE茶研究

文青不挑茶系列專題開跑囉,講師HAN-YI老師安排一系列專業領域茶葉體驗課程,從認識茶葉、選擇器具、沖泡方式、分析調整、職人技能等知識一應具全。

歡迎來信 : hanyi2016tea@hanyitea.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