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茶泡法|黃茶是什麼?黃茶是不是做壞的綠茶?How to Brew Yellow Tea

整理/ 荼公子 – Han-Yi 韓奕

更新時間:2025/01/25

引用請註明出處,請維護、尊重著作權,未經允許使用,女盜男娼,喝水嗆傷,叫外賣吃飯都會得到諾羅拉一整天。

總文章 茶怎麼泡才好喝?原來專家也會用的泡茶法。


黃茶怎麼泡?

這篇可以讓你了解『黃茶』沖泡技巧。

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平陽黃湯,黃大茶、黃小茶、黃芽茶,這些都是屬於黃茶類最常見的名字。

六大茶系中是大家比較陌生存在,可以在之前討論 什麼是黃茶?全面解析黃茶:製作方法、種類與養生健康益處 會更完整了解什麼是黃茶。

而這篇文章,是幫助想泡好黃茶,卻總是泡黃茶時受到老一輩前人傳遞知識時,受到『黃茶是做壞的綠茶類似商品』此刻板印象上束縛,提供比較適合應對多種商品的通用法則。

  • 適合新手
  • 適合懶人
  • 適合各種情境
  • 適合不同產地、等級

黃芽茶的茶乾樣貌(容易與陳年綠茶搞混需注意)

黃茶亮麗的茶湯色澤 (我認為最好喝的)


黃茶特色

商品上通常是嫩芽、完整片狀商品

黃茶雖然有區分採摘等級,都經過『悶黃』流程的工藝,把大多數鮮活、鮮爽滋味,轉變成有鮮的醇厚感,簡單來說茶的個性變沈穩了,也變集中感了,甜味上升了,是一種非新鮮菜葉的感受,而是被精心烹調後的菜餚:可以想像著玉米罐頭的煮完的甜美熱湯,跟穀物與麥茶的糯米粥

六大茶系中黃茶的對照特色圖

悶黃獨特製作工藝,而有以下風味特點:

  • 外觀:葉片呈現嫩黃或金黃,芽葉完整。
  • 香氣:香氣馥郁,淵遠流長。
  • 風味:淡淡的甜玉米、穀物香。
  • 滋味:甜美鮮醇,潤滑溫和、甘韻厚。
  • 茶湯:黃亮透徹,有活性稠密度高。

多種黃茶的茶湯表現示意

黃茶沖泡後,無論黃大茶、小茶,成熟葉根芽茶,都能比起其他種工藝茶,得到更明顯的果膠感茶湯,能多次沖泡,湯面會明顯感受出略有稠感質地,找多樣本比較後,可跟綠茶、白茶能夠有區分的空間。

黃茶剛接觸熱水情況。

多次回沖後,熱水沖泡的情況。

*筆者荼公子個人見解:認為黃茶與黑茶其實相似,黑茶只是悶黃更嚴重並有菌共同作用的工藝。就算是生普洱茶未經過渥堆發酵,有經過毛茶蒸軟緊壓條件塑型,也有類似悶的元素後,都能有助於茶的浸泡能力上升,釋放出比較多稠度。


拿到先分類

  • 黃芽茶
  • 黃小茶
  • 黃大茶
  • 是不是綠茶放太老

最常碰到問題就是誤把放老的綠茶,誤認成黃茶了,很多人對黃茶不熟悉,以為不是新鮮、翠綠的綠茶樣貌,就可能是黃茶商品而被誤導,且在這樣商品中找尋綠茶的優點,都是致命的盲區,所以請確認不是拿到綠茶,黃茶特色跟綠茶也完全不一樣。

以下幾種是可以忽略的情況,因為沖泡流程上,並不需要有明顯的差異應對:

  1. 產地上迷思:工藝黃茶基本上都相同,除非工藝有缺陷,就是找到太多綠茶特色。
  2. 季節與品種:目前認為應對差異不大,碰到原生種台灣山茶,要另外注意。
  3. 採摘方法:比較會影響的元素,會跟釋出速度、控溫有關,雖有些微差異,但整體大方向相同。

黃芽茶

黃小茶

黃大茶


懶人版本(飲料業同)

百搭不失敗!入門以烹煮、蒸熟的方法,做可出最安全茶湯,也可參考 基底茶製作方法

  1. 事前得準備:過一道熱水後使用。
  2. 操作用器具:不鏽鋼鍋、電鍋。(需加蓋)
  3. 烹煮的時間:15-20分鐘
  4. 使用的茶量:茶、水是有黃金比例,1g:200c.c. 最泛用。
  5. 使用的溫度:全程都是100度

要確定你拿到的是黃茶。並在烹煮操作時請注意茶葉很會吸水,並且會有茶湯液體蒸發的情況。

荼公子最常用,這兩種比例:

  • 10克配2.2公升熱水,用於純飲。
  • 20克配1.7公升熱水,用於調配。

心理建設

許多人把黃茶當綠茶沖,就開始採取降低溫泡,反而不顯黃茶特性,而被當作綠茶市場的附屬品,是很可惜的策略,荼公子認為沖泡黃茶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 事前準備:要確定你拿到的是黃茶(重要)
  • 茶具選擇:建議使用蓋碗或陶器,可直接拿烏龍茶的來用。
  • 水溫控制:沖泡黃茶的水溫應控制在95~100℃之間。
  • 投茶量:每次沖泡的茶葉量應根據個人口味調整,可淡不要濃,要用時間換。
  • 浸泡時間:首次沖泡的時間控制在浸潤約40~60秒,之後的沖泡時間可以適當延長,只需要濃度不高可以浸泡感受風味變化。
  • 悶蒸做到:蓋子要蓋密。

黃茶沖泡,溫壺溫杯會在這裡變得非常重要。

投茶不宜多,適合少量薄飲,不喝濃度高的茶。

只有黃芽茶剛開始需要比較細緻對待,不是主要指溫度,而是沖水力度。

在第一沖黃芽茶比較注意是接近醒茶、溫潤泡,使用略降溫的滾水,我會推薦在95度,不要降太低,沿著杯緣細細落下,不用等待太久就把水去除,讓黃茶醒茶,再開始第一泡,此方法在黃芽茶、黃大茶雖也有用,但差別在風格呈現無關優劣。

醒茶後的黃茶樣貌。(溫潤泡)

粗水柱的沖力強推,而非拉高水線的拍打重沖,是茶圓潤的關鍵。

建議沖泡高度

建議水柱粗細

不推薦的水柱高度,是拉得水線太高,拍打出太明顯的水聲,如果有這個技法使用需求,僅有在所有沖泡次數的最後1~2回(道)茶湯,才會考慮使用。

不建議使用的水線高度


新手版本

主要控制是溫度、時間、水柱強度,目標是圓潤、甜美、密而不濃,醇厚感,使用鳶嘴、非細嘴煮水器,才得控制出較有力道、粗度夠的水柱。

  1. 事前得準備:秤重、選器、篩掉粉塵與異物
  2. 泡茶的器具:蓋碗、陶壺 (盡量不要玻璃)
  3. 使用的茶量:茶、水是有黃金比例, 1g:60 cc.。
  4. 使用的溫度:推薦使用攝氏100度水溫。

▨ 範例:使用 2g 對應120c.c.容器

  • 溫潤泡: 10秒 (90~95度)選配
  • 一沖:40秒(100度)
  • 二沖:30秒(100度)
  • 三沖:60秒(100度)
  • 四沖:90秒(100度)+ 淋壺
  • 五沖:150秒(100度)+ 淋壺

拍攝地點/  漫漫拾光 (VIP 會館)

攝影團隊/ 丹非創造工作室

訂閱頻道/ 荼公子Youtube黃金會員


新手必須注意的事

  1. 有溫壺,才會香。
  2. 要悶蒸,一定要把蓋子蓋緊。
  3. 置茶時,寧可少不要多。
  4. 座杯久,要浸泡時間換,不得心急。
  5. 請務必確認你拿到的是工藝:黃茶。

蓋緊蓋密

不只喝一泡,要多泡一起品飲。

泡黃茶定力重要,需要耐心對待。

使用茶海,比較能夠觀察湯稠度,要目視有稠感,時間才夠。

最淡的能接受的茶湯狀態。


黃芽茶

2g 黃芽茶,容器120ml,95度熱水。

溫潤, 40s, 30s, 60s, 90s, 150s

黃小茶

3g 黃小茶,容器120ml,95度熱水

多次沖泡

溫潤, 40s, 30s, 60s, 90s, 150s, 240s

黃大茶

4g 黃大茶,容器120ml,100度熱水

多次沖泡

溫潤, 40s, 30s, 60s, 90s, 150s, 240s

老黃茶/緊壓黃茶

4g 黃芽茶,容器120ml,100度熱水

務必先溫潤 再多次沖泡

溫潤, 40s, 30s, 60s, 90s, 150s, 240s

 

延伸閱讀:


邀約、課程講座、茶葉購買

● 黃茶 茶葉購買
● 黃茶 系統課程演講
● 黃茶 飲料研發

歡迎來信 : hanyi2016tea@hanyitea.tw
文青不挑茶系列專題開跑囉,講師HAN-YI老師安排一系列專業領域茶葉體驗課程,從認識茶葉、選擇器具、沖泡方式、分析調整、職人技能等知識一應具全。